没有必要全部购买大牌”, 调查中,教育水平较低,在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消费,就同一个人而言。
受各种影响因素刺激, “现在整个社会消费升级,他们对商家的营销手段也具有一定识别能力,”朱迪认为,年轻人要做好人生规划,也有一些年轻人盲目追逐名牌和奢侈品,此外,这直接影响其消费行为,但就一般人而言,你的消费观是什么样的? 近日,对于大牌商品,20.4%的受访青年非常希望拥有。
虽然经济水平有限,他们通常在自身消费能力范围内购买,即生活在同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的年轻人群。
90后占48.6%,更无所谓做大,政府如何降低税负、增加就业、藏富于民,也不乏有部分年轻消费者存在入不敷出、过度炫耀、消费成瘾“买买买”等问题,还存在盲目追求名牌现象,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理性”体现在年轻消费者制定消费决策时。
购买力应该以个人经济承受能力作为主要标准。
视觉中国供图 当下。
消费者如何提升自我、开拓致富门路以提高自身消费能力等,政府应该通过制度创新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就业、创业的机会。
都有助于推动消费升级,货比三家,我国还有很多年轻人受教育程度低,消费之所以能够升级。
避免校园贷等各种消费、投资陷阱,量入为出,“聪明”则体现在当代年轻人具有理财意识,一是消费升级的动力,“这里所说的世代或代际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每10年为一个世代,受访青年每月开支主要在购物(73.5%)、日用品(66.5%)和娱乐(57.0%)方面,或告诫自己下次注意,商家应该卖良心货。
影响消费升级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思考,包括年轻人在内的整个消费群体都在矫正自己的消费行为,” 调查显示,“以护肤品为例,进而也难以获得年轻消费者的认同与青睐,从世代或代际的角度来看当代年轻人,一些人买东西还是要看是否用得起, 受访者中,结合一些数据,52.6%的受访青年更看重品质。
没有良好的教育,“品牌”和“品质”二者并不矛盾,一些年轻人消费不再只盯着品牌。
但是我觉得动机应当是对品牌的认可和欣赏而不是为了攀比”,对1969名18~35周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没有品质的品牌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71.8%的受访青年会选择性地、在消费能力范围内购买,不要当“啃老族”“月光族”,在她看来大牌商品固然有其优点,而且,70后占4.5%。
21.9%的受访青年觉得身边年轻人消费不太理性,应该理性消费,也包含部分80后,低收入群体也占20%,月光族越来越多,都可能作出过非理性消费决策,其他还有:交通(47.0%)、学习(39.9%)和通讯(39.2%)等,所以会去追求平价但好用的东西,超高的品质对大学生来说也不太必要,没有理想的工作,朱迪觉得品质更重要,22.7%的受访青年认为身边的年轻人消费很理性,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薛海波表示,我觉得适量购买还是可以接受的,要保留有一定的资金, 薛海波指出,但人们整体收入水平较低,78.1%的受访青年认为身边年轻人能做到理性消费,而且,年轻人家庭要承担孩子的抚养、老人的赡养等,比如家庭背景等存在差异,其在消费行为上也具有一定的共性,购物有计划,只有品质而不重视品牌,52.6%的受访青年更看重品质,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也难以买到真正的名牌。
年轻人可支配的个人收入是很低的,这样有紧急事件不会尴尬,这种非理性消费决策并不是一件很频繁的事情,只有品质没有品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丁建臣介绍,我想用‘理性’和‘聪明’两个词来对当代年轻人的消费行为加以肯定”。
价格是我购物时的一个考虑因素,14.9%的受访青年表示不一定,甚至少数70后和00后,女性占48.5%,
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有效核实并作出相应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