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企业大家居后遗症爆发,消费端矛盾现象暴露行业隐藏的问题

时间:2019-08-24 09:06:23  来源:网络整理   www.pphome.com.cn

前几天,笔者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发长文吐槽自己买家具的经历,大概内容是说,6月初自己在新房装修完之后,从某定制家居企业订购了一套家具,合同上约定的是7月底交货,但现在到8月中旬了,小张也没有如约收到所有的家具。

不仅如此,其中收到的部分家具在小张看来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尺寸不对、做工粗糙、气味刺鼻等。小张打电话与店家协商退换,店家表示定制家具只能返修不能退换,但是送修往返又得耗费大把时间和精力。

由于家具配置不齐,原本定好时间的婚期也只能推迟。这让小张感到气愤,也很无奈,只能在朋友圈发文吐槽。笔者看到下面有其他同事评论自己也碰到过相似的经历,而且投诉无门,同样感到气愤和无奈。

无独有偶,8月15日《天府早报》报道了一则消费者实名举报维意定制延期交付的消息。作为行业观察者,接连看到这样的消息也感到无奈,一方面看到各个家居企业都在积极转型,增品类,扩产能,完善渠道建设,但另一方面消费者投诉也在不断增多,这样矛盾现象的背后或许是“大家居”后遗症的体现。

大家居的风吹了好多年,今年尤其猛烈,街边商场随处可见的“大店模式”,展会上开始出现超大面积的一体化展馆,欧派、尚品宅配等全屋定制企业逐渐向“整装”过渡…种种迹象表明,家居行业正在从各自的领域走向一场“大”融合,各企业在“大”方向上步伐一致。

大家居的实质是企业在原本业务发展成熟之后,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需要不断扩展业务边界,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于是我们看到,专注橱柜的企业开始做衣柜、木门、地板、壁纸等,专注卫浴的企业开始发展整体卫浴,定制企业变成全屋定制,全屋定制在朝整装演变,跨界扩张之下各个细分领域的边界被迅速打破。

 

开疆扩土的基础是后端产能要跟上,在大家居的风口下,行业吹起了一阵投资建厂热。6月份时,我们曾对今年上半年以来投资建厂的部分家居企业进行盘点,从建陶、卫浴、防水、涂料到全屋定制,各领域纷纷加快了买地建厂的步伐,其背后意义在于丰富自身品类,加大产能实现规模生产,完善“大而全”的战略布局。

一方面看,这是市场经济繁荣,企业发展利好的表现;但另一方面,一些身处其中的企业不得不思考,布局的业务是否能给企业带来持续盈利,所选择的扩张战略是否真正适合自己,是心急跟风还是发展需要。

客观来看,“大家居”是未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自然要走的路,完善渠道,布局全国,在各地建厂深耕市场,但前提是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具备了扩张和跨界的能力。然而,一些中小企业在“大家居”赚“大钱”的利益诱惑下,也在“大”和“快”的方向上毫不犹豫,甚至夸张地定下几年产能倍增、几年销售领先的发展目标。

结果一味求快求全,反而陷入发展受困的泥潭。近期多家企业的年中财务报表陆续发出,其中不少定制家居企业呈现在增速或净利下降的情况,其中德尔未来净利大幅度下滑,或许该好好反思是否存在以上原因。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企业求发展更需要定力和耐心。大家居的路不是人人都适合,更不是谁都有能力走。“大”的背后不单是门店面积之大、市场渠道之广、产品品类之多,更重要的背后生产能力的增强和供应链体系的完善。

当企业慢慢发展壮大,在产品供货周期,地域辐射范围,企业管理能力,服务落地水平等方方面面都会遇到挑战,需要逐一突破。任何一个环节跟不上都会导致整个链条出问题。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一边企业在生产端表现得风风火火,另一头消费端投诉不断的原因所在了。

根据各省市工商局的的新闻报道,今年以来家居行业投诉比例大增,其中质量和延期交付是主要问题,发布质量黑榜中,不乏一些知名品牌和上市企业的名字。

 

除了引发消费者投诉,影响口碑之外,企业发展过快还容易让自身陷入管理不当和资金断裂的泥潭。例如前些时候家装市场多家公司关门倒闭,家居企业经销商跑路事件频发,究其背后原因,和企业发展贪大求全脱不开关系。

行业人士告知,企业扩张一定要量力而行。头部品牌企业在布局新业务方面本身就具备很多优势,比如品牌背书、自带流量、资金和技术支持、人才管理经验等等,比如一些地产企业旗下的家装品牌,消费者一听到响亮的地产品牌就自然地对这家公司产生好感和信任。

对比起来,小品牌和实力不够的企业扩张起来会艰难得多,沉重的资产投入、新业务的拓展、头部品牌的竞争、服务体系的完善等,都会成为阻碍其发展的枷锁。

无论是大家居,还是所谓的整装,企业都面临着品类扩充与整合的问题,其实质是抢占更多市场,这对企业的综合能力和系统配套体系要求很高,发展急于求全求快的话只会适得其反。对比来看,一些踏实本分做好产品的企业,营收数据和消费者评价各方面反而比较乐观。

很多时候,企业在发展过程会不自觉地被行业趋势裹挟,认为大家都在做,自己再不行动就来不及了,会错过时机失去市场,但真正的智者是懂得在恰当的时候做减法的。减去没有竞争优势和盈利数据差的业务,减去分散了财力和精力却起色平平的鸡肋业务,减去为了投机赚钱而跟风布局的业务。

企业发展最终是综合能力的比拼,争相布局“大家居”是追求上进的表现,但消费端体现的矛盾现象也暴露出行业隐藏的问题。无论怎么变化,“消费者第一”的原则不能改变,这是企业获得长青发展的基准。

 

结语:很多时候,家居企业在发展过程会不自觉地被行业趋势裹挟,认为大家都在做,自己再不行动就来不及了,会错过时机失去市场,但真正的智者是懂得在恰当的时候做减法的。

最近这一两年,家具从业者都一个深刻的感受,中国家具行业正身处一个快速变化的激流之中......

市场层面,在消费升级的引领下客户对产品的诉求越来越趋向个性化,市场的需求常常让人捉摸不透;行业内部,上下游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整装、定制呼之欲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不断将企业带入这股技术洪流;而纵观整个商业大环境,资本的相互融合愈发热烈,跨界资本的进入、家居企业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并购汹涌,资本的加持也加速了行业的升级换代......

面对这些前所未有的变局,“家具企业的下一步该怎么走?”成为摆在所有家具人面前一道共同的难题。

2018年8月14日,被誉为“家居行业风向标”的第40届国际名家具(东莞)展暨第2届中国(东莞)国际定制家居展圆满落下帷幕。

据主委会统计,今年名家具秋季展,总规模75万平方米,其中定制展总面积为5.5万平方米,参展商共1205家,参展观众逾10万余人。

时值名家具展举办20周年之际,今年秋季展也是亮点频频,“MINI花园”、“无边居所”呈现前所未有的展出形式;“品牌+独立大店”更充分地展现品牌营造的生活方式;行业首个真人图书馆活动“企鹅图书莞”,联动大家居全产业链;各类主题峰会,聚势赋能......

那么这样一场家具行业的盛大聚会,透露了哪些行业趋势呢?

 

意式轻奢、新中式、极简风成为主流风格

展会所透露的产品流行趋势,一直是参展商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从美式、北欧、新中式等,名家具展见证了行业流行趋势的变化路径。

今年,从展会展商参展的风格和观众流量来看,意式轻奢、新中式和各类极简风格最受关注。

比如说,时兴家具今年推出的新中式结合意式、美式软体搭配,中外结合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定位;世尚家具用细材料打造的新中式极简风,颇受好评;韦富家具时尚沙发搭配北美黑胡桃和现代的茶具书柜,每天能有四五十个意向客户;全屋荟今年的产品则要更加全面,囊括了意式极简、新中式、轻奢简美、后现代几种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8月11日上午,9号馆世博园,纯进口IF意大利家居生活馆落成仪式受到极大关注。目前,IF意大利家居生活馆入驻的意大利品牌超过35家,主要展示的是现代极简、王室奢华、意式轻奢三大家具风格,引发了众多参展观众对意大利家具的浓厚兴趣。

 

整体家居将成未来主流趋势

过去,传统的家具企业是如何生产产品的?首先是进行一个简单的市场调查,然后与目前的流行趋势进行结合,这样的研发方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能够适用。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市场的变化,这样的方式逐渐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另外,高昂的房价对空间利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跟随着这些变化,行业的模式也一直在改变,从最早的橱柜、衣柜开始,到门窗、吊顶、成品家具纷纷跨入了“整体定制”的大门。

今年,8月名家具秋季展上,定制与整装的风头难以掩饰。1号馆定制馆扩容至5.5万平方米,3号馆F区的全屋软装展区、8号馆的全屋定制展区、名家具世博园的全屋定制馆,几乎涵盖了所有知名整体定制企业。

不仅展览的参与方领域更广,展览形式也更加新颖,“MINI花园”、“无边居所”带来沉浸式逛展体验的同时,为包括家居产业、产地产、建筑、园林设计,硬装、软装、陈列、花艺等在内的多元领域搭建了一个合作共融的平台,不仅为行业定义了更大意义的整装概念,同时,也开创了国内专业家具展会全新展览模式的先河,引领行业的创新发展。

 

养老家居向智慧养老跨越,能否引燃市场?

联合国规定,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比7%以上,这个国家则进入老龄化。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这一比例占到17.3%,老龄人口达到2.4亿。毫无疑问,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严峻问题。

而另一方面,庞大的老龄人口基数也促进了养老健康产业的发展。作为家具行业直接对标养老健康产业的细分领域,受制于消费者习惯和养老家具的差异化程度,“养老家居”一直处在不温不火的状态。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养老开始崭露头角。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特点,运用科学技术针对性改造养老家具,从而改善老年人的使用体验,这种智慧养老模式再次将养老家居推向公众视野。

今年名家具展上,智慧养老家居受到多方关注,智能发热冲洗马桶、多功能床架、老年人床垫等迎来观众、经销商跃跃欲试。

 

各色商业模式并起,参展商回归理性

对于拥有丰富参展、观展经历的品牌商、观众来说,历年的各大家具展会上香车、名模、豪华游艇成为展会的另外一道风景线。这些吸引眼球的元素对于展厅的引流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经不起细细思量,难免有作秀和哗众取宠的味道。

今年的名家具展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整个展会上已经鲜有类似的营销方式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商家的商业模式介绍易拉宝、展厅内的体验式环节等,因为商家在展会不仅是看趋势、看卖点,更重要的是寻找合适的生意。

比如说联邦家私推出的米尼“两厅”家居产品,以沙发为核心支撑点进行延展,提出全屋定制从沙发开始的主张;汇豪家居则通过提供设计、服务、升华团队方面帮助成品经销商转型做定制、整装。

今年是名家具展20周年诞辰之际,过去的20年中,名家具展见证和参与了中国家具行业的起步和发展,作为“中国家具行业风向标”的名家具展,往往能够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让家具人拨云现日,快速找到合适自己定位和方向,那么今年你收获了些什么?


  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有效核实并作出相应处理。

感兴趣? 更多分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