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装行业爆发前夜,抓三个风口有可能把事做成

时间:2019-08-23 20:03:29  来源:网络整理   www.pphome.com.cn
在泛家居的版图上,不考虑硬软一体化的那些公司,软装的热度可以用极低加以形容。没有大公司出现,到A股上市更别谈,新老品牌的起跑线差距都不算太大,各种创业者埋头苦干,赚点渣渣钱。
 
新三板倒是有几家挂牌了,比如盈美软装、皇家壹号、恒安兴等。是市场不大吗?自然不是。是消费者不买单吗?更不是,软装同样属于刚需,很少有城市家庭不买软装的。
 
软装有两种定义,一种是把家具、床品包括进来,硬装之外除家电的,都考虑进软装,按这种算法,市场规模早就突破了1万亿,但专门做软装的公司,想把家具这块也吃进来,或者把床品拿下,可能性不大。
 
如果是现在比较强的一线家具品牌,顺便把软装这块做了,可能性还大一点。但现状是,部分家具品牌确实做了靠枕一类的小物件,也可能提供以家具为核心的空间设计,但并没有把软装当成一件大事来抓。
 
另一种是不算家具与床品,只考虑窗帘、靠垫、壁挂、地毯、装饰工艺品与绿植等软装,相当于是锦上添花的那些东西,这个市场空间就要小许多。
 
按照中产水平来讲,一套房子硬装花去8万,家具家电再花10万,另外,在窗帘、靠垫、壁挂、地毯、装饰工艺品与绿植等软装方面,大概能花到1万元。
 
对比2万亿的家装市场,算到软装头上,再差也有千亿规模。
 
01
 
软装需求的普遍存在,这个是有共识的,大材研究认为,背后的原因,不外乎几点:
 
1、单纯靠灯具、家具等大件搭配,给人的感觉还是比较单一的,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
 
2、经济条件改善,越来越多的家庭看重装饰的美观、品位与居住的舒适感等,而软装能够满足很多人对舒适感、氛围的追求。
 
3、绝大多数买家自身的搭配设计能力有限,有必要靠专业的软装公司提供设计、选材与现场施工等服务。
 
毕竟软装不是单一产品,涉及的品类非常多,选材时需要对产品有了解,搭配时对审美有较高的要求。非专业人士也能做,但结果可能并不理想。
 
上面这三点的总结肯定是没问题的,业主的装修投入一直稳健增长,大家愿意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付费。而且几乎所有的家庭里,都涉及到购买软装产品,包括窗帘、绿植、挂画、瓷器、装饰品等。
 
大材研究注意到,除了委托软装公司操刀房子的后期布置,另一种更普遍的消费习惯是,业主倾向于自行挑选,自行搭配,很多时候并不是一次性购齐,而是碎片化购买。
 
要想大多数业主改变传统的软装消费习惯,转而委托软装公司代替自己的角色,完成房间的最后装饰,难度不小。
 
也正是这种不成熟的市场现状,意味着市场机会的广阔。
 
软装市场的广阔前景,除了庞大的存量用户需求可以激活之外,有一个关键趋势是:
 
全装修成品住宅政策的推行,这种房子,风格自然非常单一,即使有几种可选的,也不可能满足所有家庭的需求。软装的用武之地就来了。
 
更大的推动力,还是来自几亿城镇居民对居住环境升级的渴望,根据自己内心的居住期望,选择地毯窗帘、靠枕抱枕、木制品、挂画、绿植、瓷器、铁器等,哪怕是垃圾桶,也可能追求和谐与美观。
 
据大材研究了解,结合百度指数与微信指数,跟软装有关的词,大多在2015年上升了一个台阶,之后的2016、2017年增速不太明显,但都保持在近年来的最高点。
 
软装这个词的百度指数,2016、2017年显著上升,2018年反而有所下降。不过微信指数今年最高达到了71万,非常可观。“软装设计”连续两年保持稳定,单日了最高指数已达1144,
 
02
 
虽然大多数人看好软装市场,但并没有迎来井喷,背后的原因复杂,比如:
 
缺乏知名度很高的品牌,缺乏消费号召力;价格过高,将部分阻挡在门外;服务吸引力不够,消费者不认可等等,很明显压制了部分需求的变现。
 
有一些行业人士认为,软装市场鱼龙混杂,恶性价格竞争,消费者的设计付费意识不强等问题,阻碍了软装市场的成熟。
 
其实不光是这些因素,大材研究综合多个行业的情况分析发现,目前很多业主不愿为软装买单的众多原因里,有几个关键点就是,不了解什么品牌好,价格太高,标准化程度不够,缺乏所见即所得的效果体验,导致大家倾向于自己买窗帘、买装饰品,自行布置。
 
如果说,有公司能够推出高性价比的套餐方案,并且该方案能够赢得大多数业主的认可,那么,就可能激活潜在客户的购买兴趣。所以,价格依然是大众消费市场拓荒的利刃。
 
想办法把价格压下来,把产品与装饰效果提升上去,依然是软装公司要破解的难题。
 
03
 
值得注意的是,软装市场可以切割为两大块,一类是商业项目,另一类是家居项目。
 
我们先来看商业项目,比如会所、特色酒店、特色餐厅、特色民俗等,还有像售楼中心、样板房、别墅、豪宅等,软装模式比较成熟,基本上形成了圈子。
 
针对此类项目,价格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是否拥有较好的客情关系、是否拥有成熟的方案、在业内的口碑如何等等,都可能影响最终结果。
 
如果能扎根商业项目,做成商业领域的专业软装品牌,也是有可能脱颖而出的。除了上述商业项目外,还有短租长租公寓、办公室等,同样有金可掘。
 
据大材研究了解,目前已经有专注于商业项目的软装品牌,比如N平方、欧申纳斯、艺硕、七号公馆、菲莫斯、成都世阆、智趣空间等,服务对象以房地产开发商、室内设计与装修工程公司、品牌经营者为主,具体包括样板房、别墅、酒店、会所、商场、咖啡厅、餐厅、商铺等项目。
 
还有专注重度细分市场的公司,比如做酒店软装的优艺特、少典,将酒店项目细分成艺术品、创作、采买、安装、租赁、摆放、艺展等多个环节。专门做别墅软装的LSDCASA、尚层(软硬一体)等。
 
所以,把商业项目抓紧点,哪怕是盯紧某个细分的商业领域,也是可以出头的。
 
04
 
接着看私人家居性质的,就是每一个普通家庭,几十平方或百多平方米的房子,单个项目看起来不大,但总量大,要靠订单量与标准化取胜。
 
目前这一块市场做得很辛苦,也比较分散,毕竟单子小,标准化程度不高,快速复制扩张的难度比较大。加之市场需求复杂,一些软装公司力图推广的标准化套餐产品,渗透率离预期目标差得很远。
 
破解这个问题,大材研究认为,可以考虑两个不同的切入点:
 
1、如果出现一家黑马级别的软装公司,根据对重点城市客户的需求分析,进而推出数套整体软装标准套餐,完成从设计、选材到安装的一站式服务,赢得规模化用户的认可,就有可能做大。
 
前提是,对规模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并能够制造消费热点,让大家觉得你的套餐就是潮流,就代表这个时代的居家审美。
 
现在一些软装公司试图撕开这个口子,却没能成功,聚合的订单过少,价格降不下去,消费热点起不来,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2、从平台入手,一端整合大量优质的软装公司与设计师,建立一套评价与派单机制。另一端整合用户资源,形成流量优势。
 
用户可以在线进行初步的软装搭配,然后发包,平台推荐对应的软装公司或设计师,扮演目前土巴兔、齐家网、一起装修网等类似的角色。
 
当然,针对用户提出的需求,平台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完成部分,拆分订单后,将自己搞不定的包给深度合作公司。
同质化一直都是国内卫浴洁具行业难以解决的难题,基础产品充斥市场,山寨盛行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一大顽石,卫浴洁具企业与其和全系产品齐头并进,在基础产品市场拼个你死我活,不如进行市场细分,重新规划布局。下面,中博卫浴来简单分析下这个观点。卫浴加盟找中博,卫浴全品类厂家。
 
坚持“大而全”战略卫浴洁具企业难以寻求突破
 
在现今激烈的竞争格局中,卫浴洁具企业若还坚持“大而全”战略,实在是难以寻求突破。卫浴洁具市场在互联网的协助下快速扩大,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都使得原有的粗放型营销弊病逐渐凸显,企业发展正在走上一条荆棘遍布的道路。要想获得生存资源,卫浴洁具企业就要以精细化方式为主,细分市场,重新规划发展布局。中博卫浴认为卫浴洁具市场已经有了整合资源的趋势,同质化、拼价格已经不适应市场的发展了,发掘自身产品的优势、规划公示未来发展新布局已经刻不容缓。卫浴加盟找中博,卫浴全品类厂家。
 
卫浴洁具企业需权衡收益与成本
 
归根结底,卫浴洁具企业进行市场细分的目的无非是通过对顾客需求差异予以定位,来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各种定制。然而,产品的差异化会导致其生产成本和营销费用的相应增长,所以,卫浴洁具企业要在收益与成本之间做一权衡。正所谓“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前期的庞大的成本支出都是为了企业长远的发展,但是卫浴洁具企业也要懂得不要造成没必要成本的浪费。中博卫浴建议这个还得根据企业本身的特点和优势来定位人群,不要盲目的浪费,那将会是另一场基本产品价格战。卫浴加盟找中博,卫浴全品类厂家。
 
卫浴洁具企业需提高应变能力与竞争力
 
细分后的市场更加具体,便于卫浴洁具企业制定更为有效的营销策略。同时,在细分的市场上,信息容易了解和反馈,一旦消费者的需求发生变化,企业可迅速改变营销策略,制定相应的对策,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力。如此,卫浴洁具企业便能先一步获得发展的先机。中博卫浴提醒现在已经是数据的时代,因为卫浴洁具是人们日常所需,所以更应该利用大数据来了解消费者需求,了解未来行业趋势,提高自身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力。卫浴加盟找中博,卫浴全品类厂家。
 
总之,面对越来越错综复杂的市场定位、客户定位、品牌定位等等,中博卫浴希望各卫浴洁具企业需要积极面对,做好规划,建立自己的品牌竞争优势,满足客户需求。卫浴加盟找中博,卫浴全品类厂家。
2018年以来,因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国家调控、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建材家居行业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

    10月16日,记者从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获悉,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共同发布了9月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bhi显示,9月份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为101.22,环比上涨5.23点,同比下降2.17点。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9月销售额为916.4亿元,环比上涨14.44%,同比下降0.26%。2018年1-9月累计销售额为6929.4亿元,同比上涨6.13%。bhi分指数方面,唯有其“经理人信心指数”环比下降,且降幅达17.36点。

    据了解,bhi是从全国各指定的集中采集点采集了50000家建材家居商户(铺)的相关数据编制而成。bhi反映了建材家居装饰装修材料的景气度及市场走向,同时与国家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对比,还能反映出房地产刚性需求的强弱。

    中国建材流通协会行业研究部认为,9月,家装建材行业进入传统消费旺季,bhi在8月淡季小幅反弹后,本月继续向上攀升。

    从房地产市场来看,9月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都已开展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房地产相关的整顿政策仍在密集发布,全国楼市调控持续深化。加之信贷收紧,以及最近公积金政策在全国多个城市也开始收紧,全国房价大涨现象已经明显刹车,市场降温明显,预计四季度全国房地产市场或仍呈平稳下降趋势。仍需提及的是,当前随着租购并举政策的实施,住房租赁市场得以迅速扩大,由于大量的租赁物业来自于存量市场,存量房产再装修将对全国建材家居市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在9月bhi各分指数环比均呈现不同程度涨幅情况下,唯有其“经理人信心指数”环比下降,降幅达17.36点。对此,中国建材流通协会行业研究部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虽然“金九银十”的传统销售旺季如期而至,但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有所显现,据国家统计局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亦回落1.6个百分点。

    第二,9月份美国正式对中国出口的2000亿美元商品征加关税,中美贸易摩擦的进一步激化成为影响我国经济走势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使得建材家居企业信心偏低,对四季度全国建材家居市场预期有所走弱。且经济下行的悲观预期及外贸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消费需求,这一点从bhi分指数“购买力指数”上可以窥见,其与去年同比下降18.25点。

    因此,中国建材流通协会行业研究部建议,建材家居企业以政策为导向,坚持“消费引领、倡导消费者优先”的发展原则,未来,只有能够培育新兴消费、不断激发潜在消费的企业才能走在行业发展的前列


  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有效核实并作出相应处理。

感兴趣? 更多分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