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在和一些家居行业创始人聊天时,听到不少人都谈到了一个共同的观点,认为家居行业一些企业格局太小,大部分企业只想着眼前的短暂利益,极少有人是站在行业的高度出发,致力于推动整个行业和社会进步的。
按照大家描述的现象,这样的企业可以称之为“小老板”。确实,以亿欧家居多年对行业的观察,在家居这个庞大且散乱的行业,“小老板”心态的企业不在少数,这些企业往往表现为喜好跟风、眼界狭隘,资本不多却自高自大、自以为是。
作为创业者而言,留心观察风向固然没错,但过多地捕风捉影反而影响了判断就得不偿失了。要知道,“风向”本来就是个捉摸不清、模棱两可的词,就像辩论的正反两方,无所谓对错之分,只要提出的观点能够自圆其说就好。并且于行业而言,本来就会存在各种各样的观点和声音,公说公有理,婆说理更长。
昨天多家定制家居上市且财报喜人,觉得定制家居是必然趋势;今天各行巨头加码智能家居,智能家居企业喜获融资,觉得智能家居形势大好;明天大家都在合作、并购,认定大家居是风口……于是每天就光顾着听“天气预报”,手头上的事却一件都没做好,殊不知在这个行业内,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大市场,问题是你的能力到位了么?
跟风是创业者大忌,没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一味地跟从趋势,迟早要掉坑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互联网家装。2015年互联网概念落地之后,大批的传统家装公司甚至毫不相关的外行人士摇旗呐喊着进军互联网,这跑道瞬间挤满了竞赛者。
但真实的情况是,大部分人只是被这个新颖的概念和模式所吸引,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内涵,以为做个网页、APP,做个套餐,开个直播,让业务流程从互联网上走一遍就是“O2O”了,但是其实质依旧是传统装修公司,只是在营销和信息对接层面有了点创新罢了。更要命的是,营销端口打开后,惊喜若狂地圈了大波订单,但在施工过程中自身装修质量和技术却远远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导致终端交付环节草草了事,甚至干脆落荒而逃。
所以,互联网家装从业者能够明显感觉到,这条赛道从一开始拥堵混乱,到现在没剩几家,究其原因是跟风凑热闹的人太多。但话说回来,目前活下来的互联网家装企业少归少,但总归是有,说明模式是没问题的,问题在于这股“风”是不是跟对了且道行足够深。
跟风的另一个表现是遇事容易惊慌失措、决心飘忽不定。有些“小老板”决心不够坚定,整天生活在无谓的担忧中,看到互联网家装公司扎堆跑路了,开始担心自己明天的命运;看到大家都在发展新技术,开始担心自己的传统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看到大家都在进军整装、全屋定制,毫不犹豫就开始增加品类拓展业务。
浅水喧哗,深水沉静,对比这样的“小老板”老说,真正优秀的创业者对市场有着独特敏锐的判断,心怀梦想且能够以异于常人的毅力在行业深耕,遇事沉稳不骄不躁。
在家居行业或者其他行业,任何一个细分垂直领域都有优秀的领跑者,床垫行业有喜临门,厨电产业有老板电器,定制家居有尚品宅配,哪一个不是沉潜多年才冒出头来的。关键在于选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扎根,先沉下去,才能慢慢浮上来。
还有些“小老板”则是目光短浅,只能看到眼前的短暂利益,看不到长远的未来。2017年开始家居建材行业刮起严峻的环保风暴,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高,那些坚持使用高污染原料、产能落后的建材小作坊和小厂家免不了停产的命运。
要知道,国家政策的发布势必会影响到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但从行业的大角度出发,这是国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促使经济转型的宏观调控手段,只有主动拥抱政策,严格做好自身,顺势转型的企业才能在这场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活下来。而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大局的企业势必在这场风浪中沉沦消散。
面对建材涨价、断货的考验,家装市场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大型家装公司处变不惊,而小公司则是一间接着一间倒闭。亿欧此前发布过一篇文章,盘点了近三年倒闭的113家家装企业,在这些倒闭的企业中,不少人一开始就是抱着“割韭菜”的心态进场的,短暂的收割使其获得了资本的投资,但最终也逃不了被市场清退的命运。
对此亿欧家居认为,创业者为企业谋发展、为员工谋福利是天经地义,但想要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还得具备更广阔的胸怀格局,把姿态放低,把眼光放高,如此才能扬帆远航,巨轮不倒。
在新时代的“智能”风暴下,科技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陶瓷生产的方方面面都能感受到新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尤其是绿色环保、智能化设备的全新发展,正在分分秒秒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方式。
智能化时代,远比我们想象的来得更快。2018年,科技的创新发展明显提速,人工智能的驱动,令许多陶机设备及瓷砖生产效率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陶瓷喷墨机坐上了智能化列车,功能更强大、打印更精准、工艺更复杂;打包机坐上了智能化列车,让繁琐的体力劳动被机器替代,大大缓解用工压力和提高工作效率;磨边机坐上了智能化列车,从此开启“傻瓜模式”,只需操作几个简单的按键,即可实现最精准、最完美的生产效果……
我们可以畅想这样的生产图景:在偌大的无尘车间,精神抖擞的年轻技术员,坐在安静舒适的办公室里远程操控机器设备,就能保证工厂所有生产环节的正常运转。
这一天,或许并不遥远。在多位陶机装备行业人士看来。按照当前的发展速度,中国陶机装备技术仅需要3~5年就能实现全面智能化。届时,陶瓷生产将告别“人海战术”及改变“灰头土脸”的形象,“用工荒”与“工人老龄化”亦将得到极大缓解。
当然,这一天的到来,或许也不会太快。陶瓷新装备、新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需要一定的过渡与适应过程。但不管怎样,这象征着我国陶机装备工业的更加先进、更加强大,将为中国陶瓷产业的未来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亦让瓷砖生产制造克服传统行业痛点,并大放异彩。
纵观当今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及大背景,世界已迎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正成为新的时代动力。拥抱智能产业新趋势,聚力智能时代新发展,是中国陶瓷工业阔步发展,紧跟全球先进制造业步伐,构筑强大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当前,中国建陶产业已经由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亟需顺应发展潮流,拥抱绿色智能制造,推动陶瓷工业制造实现从设计、研发、生产、管理到服务的全价值链优化,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虽然中国建陶产业经过过去30余年的奋力发展,已经步入“又大又强”的全新阶段,形成拥有向全球整合优质资源及向全球输出全套产业链的强大实力,但在陶瓷智造的先进程度、成熟程度以及人均GDP等方面,仍与意大利、西班牙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仍需全面发展、卓越进取、创领全球,不断推动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
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开启,中国建陶工业正处于“智能升级,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将深刻影响中国建陶的未来发展。
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有效核实并作出相应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