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消费变局之下,进口品牌如何抓住风口抢占市场

时间:2019-08-21 11:00:07  来源:网络整理   www.pphome.com.cn

  趋势的力量正在改变家具行业,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进口品牌,在新的大潮裹胁下正优化策略,开拓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很长的时间里,外资背景的进口家具品牌,一直被视为中国高端市场的核心玩家。国内购买力强悍的富人群体,对这类家具青睐有加,直到目前依然拥有数量可观的粉丝,一批海外家具品牌在中国市场陆续崛起。

  不过,与10年前不同的是,家居审美明显升级,国内买家的构成向80后90后转移,对品牌与产品、投计的挑剔上了几个台阶。

  可以预见的是,在大趋势的推动下,进口家具正面临新一轮角逐与洗牌,一些公司会脱颖而出,一路领跑;而另一些公司可能黯然出局。

  家居审美升级,设计与生活方式重新定义

  近几年里,以中产家庭为起点,无论是首套房装修的刚需,还是多套房的改善,稍微有条件的家庭都表现出对美好与品质生活的追求。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来看,这是人口红利向中产红利升级,麦肯锡的报告显示,中国中产已达2.25亿,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长,预计2020年将超过欧洲人口总和。

  这个群体的文化消费、奢侈品消费、家具消费,还有跟生活质量、审美相关的消费,将大幅增长,正在改变家具企业对未来的判断,以及产品布局。

  如果用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来解释,则是消费者在满足基本生存、安全需求之后,对社交、尊重与自我实现需求的延伸。

  早年,受困于物资匮乏,而部分人积累了一笔财富,长期被压抑的消费欲望被引爆,当时谈不上家居审美,那种看起来能够代表财富厚度的镶金戴银土豪风非常盛行。反映到高端家具的选择上,先富者们容易习惯性认为进口的就更好。

  而近三五年里, 经济的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以及买家群体的知识水平提升,大家看到了世界的变化,感受了时尚与艺术的丰富内涵,家居审美水平明显升级,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走向,即使是进口品牌,买家的眼光也挑剔了许多。

  其中,部分进口家具品牌日渐式落,而一些同步于潮流变化的品牌,继续长袖善舞于中国大市场。其中典型的例子比如M&D、NATUZZI ITALIA纳图兹、金可儿、舒达、Slumberland斯林百兰、卡帕奈利、柏丽、司米等,在国内的影响力稳步上升,在极其残酷的竞争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在家居审美升级的一个方向里,风格的变化也值得引起注意。援引《2019定制家居趋势数据报告》的分析,在目前家具风格的主战场上,除了大热的现代、美式、欧式等风格外,极简、新中式、日式、混搭、轻奢、工业风、ins风、原木风等逐渐走红;珊瑚色系、莫兰迪色、轻奢生活感、自然感、质感、色彩碰撞、奢华风、金属元素、几何元素等,都有各自的拥趸。

  体现到家具产品上,这种趋势也非常明显,即使是专注做皮沙发、床的意大利品牌M&D,只是将复古感与奢华感当成了入门级要求,现在重点增加了舒适感,既满足视觉享受,同时能够体现实用价值,让用户坐卧舒适,改善居住品质,迎合了大量买家的需求。

  另一个典型现象是,颜值主义当道,长得好看的家具产品,往往能第一时间抓住买家的注意力,而且还能获得更高的产品附加值。而想提升颜值,往往造型、颜色的搭配都会决定成败。大多表现出色的家具品牌,在设计上会不吝投入。

  主流买家的新洗牌,70后主导、80后接棒、90后崛起

  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目前2000多万大众富裕阶层里,一小半的家庭都可能买过来自海外的品牌家具。

  而福布斯中国的分析是,到2020年,个人可投资资产在10万美元到100万美元的高收入中产,将突破3000万,这给定位与价格偏高的进口家具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但值得注意的变化是,进口家具的主流买家构成正在发生变化,70后依然扮演关键顾客,但80后已经上位,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部分90后也已悄然崛起。

  这个可以从相关数据看出来,比如麦肯锡的数据显示,2018年大约1020万名“80后”消费者购买了奢侈品,占到奢侈品买家总量的43%;90后买家占到23%。

  《2018中国新中产家居消费指数报告》中提到,1000多万新中产家庭里,平均年龄35岁,80后是主力军,其次是70后与90后,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30~45岁的中青年是家庭装修的主力军,占比近9万,正从第一套刚需房过渡到第二套改善房。

  与5年前或10年前的消费偏好不同,80后、90后是在物质比较丰富的环境中长大,经历了较为完善的教育,大多拥有高等学历,在互联网中接受各种审美见解的熏陶与影响,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家居审美。

  这个群体,不管是身处一二线城市,还是定居于三四线,都比他们的父辈更加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追求时尚与档次,懂得享受生活,舍得花钱把家布置得漂亮舒适。

  援引《2019年家居生活及消费趋势报告》数据,年轻人愿意为家花钱花心思,六成家庭的装修预算超过20万元,八成年轻人自己主导装修设计。

  在吸引新一代主流消费群体这件事情上,多个一线家具品牌付出了努力,比如推出更年轻的设计风格、采用热门的色彩、引进时下流行的设计元素、在终端增加场景体验等。

  比如顶固推出的“轻奢家”,抓住人们追求简单与品质、告别土豪、告别浮华与炫耀挥霍的消费态度;比如全友家居推出“睡BAR”第三代床垫,为互联网用户营造更舒适的睡眠环境。

  进口品牌同样如此,在设计、材质等环节拿出新方案,比如M&D在深耕中国市场的过程中,近年就打了一套组合拳,一方面坚守意大利设计路线,突显高雅经典的风范;另一方面从材质入手,精选意大利进口头层牛皮,突出材质优势,进而打动中高端买家。

  比如舒达,以健康睡眠作为发力点,形成了完美、进口、智能、爱梦、健康青少年、生活等多个系列,尤其是面向年轻家庭,打造的青少年系列,在国内颇为成功。

  外资家具的中国战场,什么样的品牌更能引领趋势、把握未来

  在家居消费趋势发生审美、风格、圈层化、新买家群体等众多变化的同时,我们注意到,很多中高收入家庭依然喜欢购买意大利、法国、美国等海外背景的家具品牌。

  背后的消费心态已经有了变化,并非崇洋媚外,也不再认为进口的就是更好的。而是一种追求品牌附加值的消费心理体现,同时受到海外优秀品牌的综合品质影响。

  部分外资背景的品牌,它们的发展历史都比较长,动辙几十年;而且档次较高、设计感与颜值表现出色、用的材质不错,并且遵循更为严格的欧洲环保标准,无疑是提升居住品质的首选。

  据大材研究不完全统计,在国内市场出现的进口家具品牌不会少于100家,其中部分已经实现本土生产,多来自意大利、美、法等国家,但是活跃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品牌却不多,可能20家左右,包括:

  M&D、Natuzzi纳图兹、Rolf benz、B&B Italia、Poliform、Moooi、lazboy乐至宝、Plggenpohl博德宝、TAKARA珐琅世家、Nobilia柏丽、Wellmann等。

  上述品牌多数经营柜类、沙发、桌椅、床、床垫、橱柜等产品,基本上都有自己特别擅长的产品,尤其是做沙发、橱柜的很有名,比如M&D、Rolf benz等,都因沙发而名声远扬。

  那么,在目前的消费变局之下,对于进口家具企业来讲,什么样的公司才可能趁势而起,赢得脱颖而出的竞争优势?

  大材研究认为,由于大部分进口家具基本上是走中高端路线,售价普遍高于大众品牌,要想继续赢得一席之地,有必要从如下几个角度切入,筑起竞争长城。

  一是要强化清晰的品牌形象,无论是你是美国的,还是意大利的、法国的,有一点要记住,必须明确告诉消费者,你的调性是什么?你的形象是什么?你的主张是什么?还有你的风格、设计、材质等,一定要围绕一个明确的核心形象。这样才能抓住属于你的粉丝。

  比如你是意大利的家具品牌,主打意大利设计,那么就要围绕意式风把功课做足,比如意大利的设计团队、意大利的设计路线、意大利的进口材料、意大利工艺等等,要满足大家对意式范的各种想象,让大家觉得你就是最正宗的意大利家具,比如意大利M&D的做法、美国金可儿与Harbor House的做法,可以参考。

  Harbor House主打美式风,从各个角度突出自己的美式血统,比如美国背景的集团公司、美式生活方式的倡导、带美式风的文化故事、美式生活方式创意展,以及美式设计路线的家具、灯具、窗帘、家纺、家包、餐厨用品等。

  还有比如M&D,除了走意大利设计路线,而且还配备了来自意大利的技术团队,包括Fugazzi / Lorenzo 罗兰奏,拥有35年生产管理及皮子检验的经验;Cea / Fabio 法比奥,拥有22年沙发裁皮及皮子质检经验,还有Francesco Gerco 弗兰克,具备20年沙发缝纫及管理经验等。

  二是要充分发挥品牌较长的历史,要明确告诉买家,你的公司在漫长的发展历史里,做了什么,有哪些亮点与创造。毕竟这是很多进口家具的优势,大家的发展历史比较长,能够给品牌提供强大的背书与号召力。

  比如M&D品牌,母公司叫夏图Chateau d'Ax,差不多有70年的历史,在意大利颇有名气,销售网点遍布全球,这样的背景与历史自然可以提升附加值。

  三是打动国内买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品质,这依然是最关键的。从上述家居消费趋势中,我们也能看出,目前的主流买家眼中,单是进口品牌并不会走俏,只有那些高品质的品牌才会受到欢迎。

  品质体现在哪些方面?用户的口碑、使用寿命、技术团队、工艺工序、质量认证等,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环节不可缺少。所以,你还是要抓好质量,还要注意消费者的评价。

  四是你得考虑到不同消费圈层与价格承受力,有几个系列供选择,国内高收入买家也变得更为理性,不是说你把价格标很高,不愁卖,现在不是那样了。旗下最好是有几个系列,比如高端偏奢侈品定位的系列,还要有面向中产阶层的系列,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大材研究注意到,不少公司已经在这样做了,都有高端产品,也有偏大众的产品,比如M&D、舒达、金可儿等。

  以M&D为例,它有两个系列,一个是主打高端的全头层皮沙发系列Milano&Design,价格相对较高,主要面向收入更高、追求产品符号价值的富裕阶层与高净值人群。

  另一个系列走性价比路线,也即半皮系列M&D CASA,售价相对实惠,成功地扩大了客户基数,保证了业务的持续增长。

  当然,除了上述策略之外,能不能快速在国内布局开店、能不能抓住线上线下各个渠道的红利、能否借助高明的营销手法提升品牌的影响力,还有就是你的服务是否足以配得上高端认可、有没有较强的口碑?都会决定在目前的竞争大局下,你有没有能力杀出重围,屹立于潮流之巅。

  新趋势的到来,对积极求变、稳抓风口的企业来讲,往往代表着又一轮新的增长。在进口家具的舞台上,那些进取型品牌,正在按照自己的成长逻辑收割新的消费红利。

在经历2018年的颓靡之后,2019年的家具行业整体走势仍然呈现低迷。多数企业增速滑落超过20%,部分企业出现负增长。

领先企业尚且如此,中小家具企业更是徘徊于生死线。

雪上加霜的是,贸易战的升级将削弱国内家具产品出口业务。外贸企业很有可能因此调整市场战略,转而挖掘国内市场。国内房屋政策的不断调整,对家具市场的发展也增加了不确定性。

马太效应下,中小企业危机四伏,更需尽快挖掘市场新机遇。

那么,家具行业的下一个“风口”会出现在哪?

 

全屋定制风中如何把握机会

目前来看,全屋定制是大势所趋。当代消费者对个性化设计的需求促成了定制行业的繁荣,他们不再是购买产品,而是购买“整体解决方案”。全屋定制自然成为整个家具行业发展的大方向。

和地产商、装修公司合作:互联网的发展,减少了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等。这就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单打独斗显然已不再能跟上市场的激烈竞争,“合作”成为定制企业未来几年的关键词。

精装房时代的来临,给了家具及建材企业更多机会,如今更有全装修概念的诞生,以满足消费者“拎包入住”的需求。定制家具企业与地产商、家装公司合作,不仅能满足精装修需求,同时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购买需求,看来是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好事。

渠道下沉:棚改政策的落实,让许多房地产商纷纷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及城镇地区。部分城市楼市政策放宽、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以及环沪、环深、环京三四线城市对购房及二次装修的高需求,无一不是培育家具市场发展的沃土。家具企业可跟上这一波浪潮,打开新蓝海。

网络入口:渠道下沉并非是开店这么简单。与十几年前不同,当代消费者对网络的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网络渠道传播速度高效、覆盖面广,是家具企业宣传的不二之选。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互联网平台中打广告已屡见不鲜,将网络流量引流“变现”将成为家具企业未来的一门必修课。

品牌定位:随着流量争夺战的加剧,“精准营销”成为企业降低营销成本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企业根据品牌目标市场来打造品牌定位及形象。该下沉的下沉,该端住的也要“端住”。

 

追求产品健康化趋势明显

斗柜倾覆、甲醛超标等家具安全事件,都引发了不小的社会舆论。当代消费者更加关注家具产品的环保性和安全性,对家具产品的了解也随着网络发展而更加全面。因此,家具、建材企业都必须将“环保”和“安全”作为整个产品生产的重要关键词。

企业是否能提供相关证书、是否能提供甲醛、甲苯等后续检测服务,是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一款产品的重要理由。此外,在板材和实木材料中,消费者更青睐实木。一些更加环保的新材料,如竹、金属等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被消费者们热捧的家具材料。家具企业可在新材料上进行创新研发。

 

从时尚中把握消费者痛点

市场跟随消费者需求而改变。新时代消费者不仅关注“实用”,同样关注“时尚”和“潮流”。家具产品无法像快消品一样迅速改头换面跟上潮流,那么应如何把握时尚动向?

把握流行风格趋势:新中式是未来几年内不会退热的大潮流。现代简约则是目前的第二大风向。多功能家具也是年轻消费者们热衷的选择。企业如找不到产品设计研发方向,可在这几个关键词上做文章。

软装搭配流行趋势:不再是为消费者提供产品,而是提供一种风格或一种整体解决方案,许多企业已开始将软装布置搭配在家具产品中。将一些软垫、靠枕、布艺装饰等软装元素与流行色进行融合,营造出时尚潮流的都市生活情景,更容易打动年轻消费者。

店面布局及选址多元化:不再局限于家居卖场,而是进驻购物广场或直接开设街边店,利用年轻态的店面陈设或一些家居小物来吸引消费者进而引流。

智能“黑科技”引流:AR及VR技术在家具企业中的运用也不再罕见。年轻消费者热爱“黑科技”,虚拟现实技术也能够为他们更好地呈现“场景化”“一体化”的家具搭配和使用的生活感,以此来促成购买。

家具行业正走入微利时代。消费者议价能力正在不断提升,对企业的生产、售前售后、营销等多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不乏新机遇,我们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有效核实并作出相应处理。

感兴趣? 更多分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