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的十里桃花何时结果
最近几年,智能家居市场火爆程度不言而喻,曾一度如众星捧月的“网红”般耀眼,吸引来自“四海八荒”的传统家电制造商、互联网科技巨头及新创企业蜂拥而至,市场渐成“春秋争霸”之势。但是,一直以来,因技术、商业模式及企业竞争等因素,智能家居一直不温不火地保持着“外热内冷”的气质,正可谓,只见“众人”拼尽力气耕耘出各自的“十里桃花”,即迟迟不见结出“果实”,那么,智能家居真如“四面埋伏”般无法突圈?AI及语音识别等新兴技术的推进及新的商业模式能否助其一臂之力?
对发展瓶颈“追根溯源”
智能家居在中国已经默默走过了近12年,但是一直没有发展起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及无线通信等技术的不断推进,未来智能家居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迅速扩大,同时消费潜力也将迎来快速增长期。据调研机构Markets and Markets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智能家居的市场规模为469.7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1217亿美元,在2016-2022年间,其年复合增长率14%。其中,中国2020年智能家居市场将超过500亿美元,增长速将达50%。
无疑,智能家居产业前景可期,各领域的“翘楚”们也早已热情似火地纷纷入局,但是截止目前为止,产业内却没有出现实实在在落地案例,各种发展瓶颈成为产业快速推进的“绊脚石”,对其“追根溯源”,无非就是智家家居系统中各设备终端无法互通互连的问题,可以说,这是整个智能家居设备市场面临的巨大挑战。虽然一些领先的家电制造商同意开放彼此的云接口,但由于利益冲突,他们对和竞争对手的合作仍然保持谨慎态度,因此目前来自不同制造商/品牌的家电及其他终端产品大部分都相互不兼容,造成很难建立一个统一的智能家庭自动化控制网络中心,智能用户必须通过他们智能手机上的不同应用程序来控制不同的设备,消费者的体验度大大折扣。因此,可以说国内的智能家居市场仍处于萌牙阶段,远程控制仍然是大多数智能连接电器的主要应用/使用案例之一。
探智能家居新商业模式
目前,智能连接家电已成为中国传统家电制造商的战略产品,如海尔和美的仍然是通过展示各种智能连接家电来加强其在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战略。据IHS Markit首席分析师Horseliu表示,不断提高家电产品的性能及开发新功能是几十年来传统家电商面临的挑战,同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推动家电企业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传统家电企业正试图连接传统的“非启用与连接技术”的设备到互联网,以吸引年轻用户。例如,一些家电制造商设计了更大的21英寸显示屏平台电脑嵌入到冰箱门,方便用户进行操作,但是21英寸平板电脑的成本约为200美元,这意味着这种嵌入式21英寸平板电脑的冰箱是高端产品,市场规模狭窄。与国内家电制造商相比,国际品牌没有强调连接功能,他们更注重家电的性能和效率。如日立推出其冰箱真空室和超薄绝缘系统,与普通规格的绝缘材料相比,这种冰箱具有更大的存储容量。
除了单一的智能连接家电,家电厂商希望建立智能家居生态系统,以决定智能连接家电市场领域内的游戏规则,如海尔的U-home、美的M-Smart等。毫无疑问,他们正在积极发挥自己的基于云的平台获得更多的消费者使用习惯的数据,并提供更多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服务和产品,以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
但是,在智能家居市场的所有参与者都需要更密切地相互配合,以实现用户家中不同连接电器和智能设备的互操作性。他们需要探索新的业务。目前一些传统家电制造商已经与华为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据IHS Markit首席分析师表示,华为智能手机将预装自家的智能家居管理系统HiLink,用户可以运行这个应用程序,通过一个智能家居网络连接家中不同的家电制造商设备。到目前为止,消费者可以使用HiLink应用程序控制约80家电制造商的100多个系列的智能连接设备。据悉,华为计划在2017国内市场出货智能手机9000万台,如果这个目标实现的话,意味着是到今年年底安装HiLink应用程序的华为智能手机可达4000万台。除了智能手机,华为计划今年在中国国内市场出货智能路由器1000万台,致力于使智能路由器成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并接入互联网。
AI及语音识别点亮未来
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的建立不单为了售卖商品,更是要帮助用户把家中的各终端设备无缝连接起来,让用户随时轻松控制家电或天气、新闻等信息。在这个环节中,语音交互成为最有效的沟通控制方式,就像众多科幻电影中显示的那样,未来语音操控及识别技术注定成为智能家居产品实现人机交流的主导。
随着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语音控制和识别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据悉,美国使用语音助手的用户2015年已达到65%,而其中43%是在家中使用的,预计到2021年,基于人工智能的语音控制技术有望渗透到4000万户家庭。因此,语音交互在推动智能家居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今年亚马逊Alexa语音助手让业界为之喧哗,而智能音箱的定位更符合家庭中语音交互场景,可以提供无处不在的语音控制入口。亚马逊智能音箱Echo在其智能语音助手Alexa的帮助能够实现音乐播放、设定闹铃、查询信息、打车、一键下单、订购Pizza、控制开关等日常生活功能。Strategy Analytics联网家庭设备总监David Watkins曾表示,“诸如亚马逊Echo和Google Home这样的智能音箱激发了消费者的兴趣。跟互联网用自然语言进行免提互动的设备会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此外预计,语音生物识别技术的提升和语音认证将会帮助消费者减轻对隐私的担忧,并使设备兼容多用户环境。”
因此,对于传统家电制造商来讲,他们需要在家电产品中加入语音控制技术功能,这是智能家居和人工智能(AI)的一部分功能,同时使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框架,给用户营造各智能家居设备系统无缝连接的智能家居环境,让用户享受到更轻松、舒适和方便的智慧生活。当然,这不仅适用于家电市场,同时也适合于更广泛的消费电子设备,如智能照明、安全、卫生和保健设备,包括AR/VR游戏设备,机器人和无人驾驶飞机。需要注意的是,自主车辆也正在成为扩展的家庭娱乐连接到智能家居设备中。
智能锁能否让智能家居摆脱不温不火尴尬局
作为智能家居的一个最常见的入口之一,指纹锁的运用十分广泛,不仅应用于智能手机中,在一些大型区域的门禁系统也常见智能指纹锁,当然体现最多的还是在现代家庭生活中。在如今智能家居市场尚未觉醒的局面下,多种智能化产品中只有智能锁最为成功,也最能落地生根,而且未来市场上升空间非常大,比起其他智能化产品更容易变现,因此智能指纹锁被公认为是智能家居的突破口。
在体系庞杂、产业交织的智能家居面前,创业者如何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口,押注“一根针捅破天”的尖刀型产品,打破在智能家居大门外转悠、干着急的局面,当下最为紧迫的事情。
在“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中,打开宝藏的钥匙其实是一声“芝麻开门”的暗号。这个故事与徘徊在智能家居大门外的创业者处境有些相似,尽管创投者知道智能家居是接下的一个万亿级市场,但站在这座“宝库”门前,很多公司团队试了各种招、砸了很多钱,那座大门还是岿然不动。
智能家居一度被定调为“客厅经济”,国内不少家电厂商是进军智能家居市场的急先锋。电视机、空调、空气净化器、饮水机、扫地机器人等设备连上WIFI、装上蓝牙后,交由智能手机来操控;由于可以直接提升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与系统使用粘性,在智能家居领域经常看到手机厂商活跃的身影。然而,智能家居的概念很热、产品很炫,消费者并不买账,目前尚无真正重塑人们的家居生活形态。
作为未来十年家庭生活消费最重要的场景经济,智能家居的生态产业链除了智能家电以外,还包括通讯、语音交互技术、指纹识别技术等技术提供者,以及各种新奇特智能硬件生产厂家;另外,电商众筹平台、线下经销渠道等在智能家居硬件的销售中发挥举重轻重作用。
在体系庞杂、产业交织的智能家居面前,创业者如何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口,押注“一根针捅破天”的尖刀型产品,打破在智能家居大门外转悠、干着急的局面,当下最为紧迫的事情。
一、智能家居的最大刚需是智能安防,而非智能家电
为何消费者对五花八门的智能家电产品反应冷淡呢?首先,很多智能家居产品仅仅是增设了联网功能,并未切中用户的痛点;其次,现阶段接受智能家居的多是城市富足的年轻人,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新花样倒不如说是累赘;再扣除我国大部分农村家庭的话,市场规模比较狭窄;再次,家电产品的更新迭代周期短,比如用户刚买了4K电视,又流行起了曲面电视。另外,很多智能电器的打开率有限,比如人们看电视次数越来越少,空气净化器在雾霾天气才开启。
除了智能家电厂家外,房产开发商的智慧住宅、物业公司的智慧社区O2O、黑科技公司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民用智能安防等也纷纷布局智能家居。技术和市场相对更成熟的智能安防,在智能家居阵营中潜力巨大:
(1)安全是每个家庭最原始的基本需要,不管是在城市农村,人们更舍得在安防上投入,往往越是有钱人越缺乏安全感,近年来,高档住宅的智能安防系统,已成为开发商销售楼盘的主打卖点之一。
(2)据公安部统计,每年因入室盗窃造成的家庭损失高达11300亿元。特别是随着拆围墙、建开放型社区政策执行之后,社区盗窃偷盗机率暴增,城市家庭的智能安防的需求将更加旺盛。
(3)人们往往不会轻易更换门锁等安防设备,使用周期可达5至8年之久。出于对家人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关切,用户对智能安防设备的安全级别以及联网讯息保持敏感。
在智能安防设备,门禁、智能锁、摄像头等均可与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相连接,实现功能产品向智能产品的升级。由于具有海量的家庭用户群体、明显的强需求和真痛点、高频的使用黏性,使得智能安防成为有望率先引爆智能家居市场。
二、智能家居新大陆毕现,智能锁创业项目迎来春天
门锁是安防的最后一道屏障,人们每天出入都与锁打交道,但很少去关注锁本身,以往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然而,智能锁的出现,人们通过感应卡、数字密码、指纹实现开锁,特别是指纹作为人独特的生物密码,广泛运用在锁之上,极大提升了“开锁”的安全和便捷程度,使开门变得像用指纹打开iPhone手机屏幕一样方便。
智能锁让开门更“现代化”了,比如业主出门不必再反复检查自己是否忘带钥匙;上班或在外地可通过智能锁的APP上查看家人进出门情况;通过可视摄像头查看亲朋造访时,用手机远程开锁;还能在APP上管理多把智能锁的指纹密码;出租房屋可以自动添加或者清除租客指纹而不必换锁芯;家人的指纹都可以存储在“私有云”上,甚至锁+APP+云服务,之后成了一把控制其他智能家电的“互联网锁”。
有数据表明,欧美电子锁占民用锁50%,韩国智能锁的普及率达80%,而指纹智在我国家庭的普及率不足2%,中国约3.5亿个家庭,指纹锁安装量每提升5%,就可以带来1750万把的销售量,产生约140亿元的销售额;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让国际知名指纹锁品牌如德国系的德施曼、美国系的耶鲁、韩国系的三星等加快了抢占中国智能锁市场的步伐。
从淘宝众筹、京东众筹及百度搜索热度可看出,消费者对于智能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迅速攀升,一些智能锁项目在未面市亮相之前,就成为众筹领域的“黑马”:阿里云与曼申打造的云智能锁众筹约1510万,施曼德旗下的互联网产品小嘀云智能锁已众筹近2052万;集指纹、感应卡、密码等开锁方式于一体的必达i8筹到164万;主打用微信控制的指纹锁第吉尔筹到54.2万等,智能锁广泛的群众基础的可见一斑。
资本市场也加大了对智能锁项目的投资倾斜。知名智能锁品牌第吉尔、耶鲁被瑞典锁具巨头亚萨合莱收购,行业资源整合力度加剧;据36氪的报道,小嘀云智能锁于2016年3月获得A轮1.23亿人民币融资,一举超过此前极米无屏电视在智能家居领域创下的A轮1亿的最高融资记录,代表着智能家居的突破点正从智能家电向智能安防领域转移的趋势。
与其他众多黑科技产品相比,智能锁确实为不可多得的“入口型产品”:(1)指纹加密、APP发短信、云联网报警使得智能锁的安全级别大大高于机械锁,手指指纹代替了传统钥匙,产品体验也更便捷;(2)智能锁以个人指纹作为ID可以连接其他智能家居硬件,拉动门磁、窗磁、智能监控、智能灯控、智能恒温器和烟雾探测器、自动窗帘等智能家居产品销售,既具备创业公司起步所必要的重度垂直,又具备生态链的纵深潜力;(3)智能锁的更换周期为5-8年,为众多的智能家居产品之间相互联动,形成家庭的物联网争取了充足时间。
三、家用智能锁领域诞生独角兽公司还需闯过三大关卡
至今智能家居市场还没有出现一家独角兽公司,投资者对智能锁能否改变智能家居虚火局面寄予厚望。在2016年中国智能家居创新峰会上,德施曼创始人祝志凌曾表示智能锁引爆智能家居市场须具备了四大核心因素,分别是线下推广模式带动线上、高时效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下降和价格下降、社交化和情感化需求出身的巨大消费推动力。
对踌躇满志的创业团队来说,智能锁在产品技术、供应链、渠道销售、售后服务等方面仍存在巨大挑战,智能锁最终能否走向千家万户还需攻克品控、渠道、服务三大难关。
品控关:智能锁比普通机械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更加复杂,产业链中的锁具工厂方、云服务方、指纹算法技术、APP程序开发、通信协议、电池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智能锁的性能品质。目前市场上有一些小工厂买了模块组装后就匆匆上马生产线。事实上,智能锁作为光机电一体化产品,须达三年以上的工艺制造经验,才可以确保模具和配件的稳定性和精密度;也只有实现规模量产才能降低智能锁的边际成本,改变目前智能锁价格居高不下的现状。智能锁对指纹算法精度要求极高,在达同高精度算法的同时提升开锁速度是指纹开锁的关键。由于指纹的保存、识别、更新都依赖于“云服务”,“云”端成为智能锁实现远程开锁、假锁报警、消息推送、消息记录查询等智能功能的枢纽,因而对云服务供应商的选择也尤为重要。
渠道关:目前大多数智能锁都选择了网上商城众筹或直销的销售形式,这种纯电商模式忽视了传统渠道的价值。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智能锁的快速普及,应大力整合线下业已成熟的经销商渠道资源,以小嘀云智能锁为例,依托德施曼1000多个销售网点,以及所加盟的经销商体系后可覆盖全国98%城镇,试图借势传统渠道快速分销抢占市场份额。在市场开拓初期阶段,大多数消费者对智能锁仍然陌生,安装智能锁是家庭的理性决策,一味线上推广、硬广促销模式恐怕很难奏效。智能锁开设直营体验店,或与家居建材、五金店、门店展示店等渠道合作,以现场体验带动销售则更接地气。
在不同地域环境中,智能锁的防火、防寒、防雨等会有不同标准;智能锁进户装锁的条件各异,比如防盗门的厚度不同所需匹配也不一样,安装或检修智能锁均需专业售后人员上门服务。人们已经看到智能锁普及大势所趋,市场上冒出一些新智能锁品牌,姑且不论量产能力如何,在服务落地方面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而这一点,从传统企业起家的锁业公司显示出比较优势,线下线上双轮驱动的O2O模式更适合智能锁销售和服务,比如智无忧服务平台可线上派单、再由线下供应商或服务人员上门提供售后服务。从长远来看,智能锁市场的竞争的王牌将取决于产品供应链质量和线下服务体系,谁的根基越牢固,就越能获得品牌溢价和家庭用户的信任;再延伸至其他智能家居领域时,就拥有更强的势能。
(来源:界面-星媒体 )
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有效核实并作出相应处理。 |